找到相关内容2450篇,用时7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一心二门”与陆九渊的“本论”

    一心也;理,一理也。至当归一,精义无二,此理,实不容有二。……吾之本心也【《与曾宅之》,《陆九渊集》卷一,中华书局,1980年,第4~5页。】。   陆九渊强调“”和“理”的完全合一、一致,...无理”。   陆九渊改造孟子“万物皆备于我”,说:“此理,我固有之,所谓万物皆备于我”【《与侄孙浚》,《陆九渊集》卷一,13页。】,把“”与“理”说成我固有,而不是外物给的,就为“”的独一无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44253424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如何显明真心

    忽忧、忽贪、忽嗔之在日常生活中,随境而转,如猿猴攀枝,忽忽彼,奔驰外境。对一切事物不能如实了知,而妄自思维、识别。以是为非,以非为是。对顺境起贪,对逆境起嗔,这是我的,那是我的,以我为中心。...非潜眼根里。所以执能知之潜伏眼根里是不对的。  4、执心分明暗。番计执仍同第一番执心在内。如说:  开眼之时,因有窍穴故见明,名为见外。闭眼之时,有脏腑居内,故见暗,名为见内。那么,当闭眼见暗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0462594.html
  • 《百家论心》:道家关于的论述(8)

      推而与道合,即道也;体道而与会,道即也。道融于,心融于道也。心外无别道,道外无别物也。  ...  欲体夫至道,莫若明乎本心。故心者,道之体也;道者,之用也。人能察心观性,...

    佚名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5273221.html
  • 宗杲论看话禅的本体依据

    个门风,直须心境一如,方有少分相应。你莫见我说恁么事,便闭目藏睛,做死模样,硬差排与境一如,遮个尽你伎俩,如何差排?你要真个与境一如么?直须碎地折、曝地断,拈却骷髅里做妄想底,将第八识断一刀,...分别的,宗杲曾经十分详细而形象生动地比喻论证说:   广大无分别、无边表,尘沙诸佛咸等正觉,山河大地,万象森罗,皆不出能与一切安名立字,一切与伊安名立字不得故,诸佛诸祖不得已,随你颠倒...

    伍先林

    五明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3587057.html
  • 大乘起信论白话注解

     了无疑惑 论是假立宾主有问有答 破除邪见 发挥正理的意思   【解】不论何经 皆有通题别题 大乘起信四字是部的别题。论一字是论藏的通题题是题头 似人的头面 看着他的头面 容易就知道他为人...性功德 是相大 (三)善能出生十法界一切的因果 是用大 乘是依心理能破除向来的烦迷恼妄一切贪着 直至究竟觉 不生不灭 所以下文说“诸佛本所乘故 一切菩萨皆乘法 到如来地故”所以说更无别法唯是...

    陈常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17571396929.html
  • 护育生灵:人生的伦理与品行

    个生命存在,如果杀掉一个生命就等于杀掉那么多的生命。即使已经死掉的生命,也还要滋生无数的生命,如果人们蒸、煮、烤、炸,不仅仍然会伤害相关的生命,而且“灭慈悲,增长恶毒,实 非沙门释子所...的“十问”,非常感人,全文列述如下:   (1)往昔世界大战,祸及百姓。我等逃避,徼天之幸,竟得生全。假若尔时,为贼追迫,步步逼近,知必不免。如何,不慌张否?   (2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3846628.html
  • 马祖道一禅法之探讨

    rdquo;7,中的“是佛”就是“即即佛”的意思。在畺良耶舍译的《观无量寿佛经》的第八观也说:“是故汝等心想佛时,是即是三十二相八十...马祖传》有这样的记载:   一日谓众曰:汝等诸人各信自是佛,即是佛心。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来,躬至中华,传上乘一心之法,令汝等开悟,又引《楞伽经》文,以印众生心地,恐汝颠倒不自信,之法各各有之...

    向学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3361454.html
  • 中月谈禅之本心

    故两者皆无自性,称为空性,不立真心。唯识以阿赖耶种子的能变,说山河大地皆识所变现,似乎识是先天地有,而且天地只是识的梦境,离识无境。如来藏则立清静本心,是诸佛众生本来面目,亘古不变;与山河大地...无来无去,亦即则暗不是一种“存在体”,我们的无明与智慧,也一样,心明即慧,心暗即痴,痴慧皆同一心,有如明暗是在同一虚空。当心遇境,若能反照,则明;若被物欲吞噬,则暗,差别只在用心的不同。若不起...

    杨云唐

    |禅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7081933632.html
  • 内院佛学五科讲习纲要讲记

    般若》、《华严》、 《涅槃》,皆作是说,各论亦同。是故初周,特标为论极。又心者即指一切众生当下之,因被客尘所染,居於染位,故名众生。但其性(质地)则净(净字,梵文原为光明不著之义,非与染相对之净,可以寂字形容之),而於客尘不著,如镜之明,日之光,原舆烦恼不相应也。以此一义示众生当下之,佛法全立基於,故吾人讲习佛学,须先识,尤须识得非他,而为自己者。若於当下自觉本净,则能发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066678.html
  • 中月谈禅之本心

    果,无心不见境,无境不成心,故两者皆无自性,称为空性,不立真心。唯识以阿赖耶种子的能变,说山河大地皆识所变现,似乎识是先天地有,而且天地只是识的梦境,离识无境。如来藏则立清静本心,是诸佛众生本来...不起自性见,不住一法,则明暗二相不相凌夺,如此不取一相,亦无处所,不变异动转,即名金刚般若心,又称本心。般若本心是无相故,有如虚空非明非暗、非生非灭,乃非明或无明,所以心经说:“无无明,亦无无明...

    杨云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4867409.html